廣東省深圳市康寧醫院 劉倩 柚子是一名設計師,近幾個月來,每當想到要去上班,她就感到全身無力,焦慮煩躁。最近一個月,她的癥狀更加嚴重,入睡前腦子里不停地回想白天工作中一些不開心的事情,只能等精力耗盡了才能入睡。經精神心理??漆t生診斷,柚子患上了抑郁癥。一想到自己的病情和工作中的各種不易,柚子真想馬上辭職,但是內心又有些猶豫。 “抑郁了,該不該辭職”,這個問題確實給很多人帶來困擾。一個人患上抑郁癥后,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學習,都很難有興趣,或者感到有心無力,有強烈的挫敗感。因此,很多人會想到辭職回家休息,避開眼前的一切煩惱,覺得只要離開某個充滿壓力的環境,一切就能迎刃而解。但是我們要知道,抑郁癥的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,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,同時還受社會、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。充滿壓力的生活事件、遺傳因素、個人的認知方式均會起到一定的作用。還有一個容易忽略的因素是,患上抑郁癥后,人們看待事物的態度會變得消極和負性,如果一時沖動做出選擇,事后可能會后悔。 如果患了抑郁癥,感覺無法正常社交及工作時,不妨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間。首先,積極系統地治療疾病,改善抑郁情緒,減輕軀體化癥狀;然后,待抑郁癥癥狀有所緩解,再考慮是否應該辭職。無論是選擇繼續工作還是辭職,都應在謹慎考量后做決定。 在這段緩沖期里,建議做到以下幾點: 維持社會關系。脫離了工作和學習,并不意味著切斷與外界的聯系,仍然可以嘗試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有效的社會支持。比如盡量避免獨居,建議和家人朋友一起居住,經常和值得信任的家人朋友傾訴、聊天,參加一些簡單的聚會等。個體歸屬于某個社會群體,便能從中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,這恰恰是治療抑郁癥的手段之一。通過與他人互動交流,抑郁癥患者可以獲得自我認同,逐步消除抑郁癥帶來的無力感,恢復社會功能以及對生活的掌控力。 保持有規律的生活節奏。很多抑郁癥患者在長時間休息后,會產生一種完全脫離社會的虛無感,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恐懼和茫然。因此,抑郁癥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包括規律的飲食及作息,適度運動,堅持學習,為重返職場做準備。 循序漸進地調整生活。抑郁癥患者可以嘗試先接觸比較熟悉的社交圈子,從事一些簡單的工作、社會公益兼職或較短時間的社會團體活動,避免因生活突然改變及壓力過大帶來緊張性刺激,緩解情緒波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