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高艷坤(媒體人) 近日,某地出臺“美麗鄉村行動人居環境罰款標準”。其中,圍繞廚房、衛生間、客廳等6個區域確定了14個罰款條目,罰款金額3至20元不等。如,臥室內被子未疊放罰10元、蹲地用餐罰20元、碗筷不洗罰款10元等。此事引發一些人的關注和討論,其中不乏反對的聲音。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、提升農村居民環境衛生意識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,都是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、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。事件發生地相關負責人也表示,當地雖已脫貧,但是人居環境仍然較差,收取部分費用是為了督促居民培養自我約束意識,防止病從口入,造成返貧。由此看來,這一措施制定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。 個人的衛生健康習慣并非完全是個人的事情,若可能對環境及他人產生影響時,應加以約束。但這些約束有著嚴格的邊界、特定的領域。居民家中的吃喝拉撒,多數情況不屬于公共衛生的管理范圍,這也是有人發出反對聲音的主要原因。 我國《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》規定,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。樹立和踐行對自己健康負責的健康理念,主動學習健康知識,提高健康素養,加強健康管理,是履行好健康責任的體現。一旦責任沒履行,公民自己的健康先受損。但對此,外界是否要追究責任?法律并沒有這樣的規定,從人情上來講也很難被接受。 此外,該地規定的處罰項目,有些是長久以來居民適應環境養成的生活習慣。比如蹲地吃飯,這樣的行為是否會損害健康?有沒有相關研究?是否侵犯了當地居民的合法權益?對這些疑問,要給出解答。 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是日積月累形成的,也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關,幫助居民改善生活環境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也不應靠一時的強制手段揠苗助長。相比以罰代管的強硬態度,樹立先進典型是否更能發揮引領作用?創新宣傳方式是否更利于更新觀念?以鼓勵代替懲罰是否更能激發積極性?比如,采用評比的手段,對衛生健康習慣做得好的家庭或者個人授予相應榮譽稱號,或者拿出專項資金加以鼓勵,讓做得好的家庭以積分的形式兌換相應分值的生活用品等。 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離不開當地居民的支持和參與,一些簡單有效的措施也許更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。當地主管部門在政策制訂過程中,可以換個思路,以正向引導為主,借助更多柔性措施和管理手段,讓越來越多的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其中,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健康生活方式。 在人民網“領導留言板”上,不少網友反映學校小賣部和食堂的價格高于市場。一位網友留言稱:“一瓶可樂5元,桶裝泡面6.5元起步,很多品牌在市面上并不常見?!迸c此同時,有一位網友留言稱,常??吹绞袌錾细鞔笃放频呐R期貨流入學校。有觀點認為,學校不應設小賣部,學校小賣部利益空間太大,招投標后,價高者得,但羊毛出在羊身上,不能把學生當成賺錢對象。 王少華繪
□高艷坤(媒體人)
近日,某地出臺“美麗鄉村行動人居環境罰款標準”。其中,圍繞廚房、衛生間、客廳等6個區域確定了14個罰款條目,罰款金額3至20元不等。如,臥室內被子未疊放罰10元、蹲地用餐罰20元、碗筷不洗罰款10元等。此事引發一些人的關注和討論,其中不乏反對的聲音。